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更新时间:2025-09-28 19:14:14 点击次数:
9月27日,2025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中国茶人之家大赛迎来第二阶段评比,先后在双峰村茶园和中国茶叶博物馆完成采茶与茶艺两个赛项。
相较于炒茶大赛、茶艺比赛等传统个人赛事,本次赛事首次以茶农家庭为对象,以关注“六会”为切入点——会种茶、会采茶、会炒茶、会评茶、会泡茶和会玩茶,聚焦西湖龙井茶产业从茶园到茶杯的产业全链,旨在实现“村村都有茶窗口、家家都有茶艺师”的美好愿景,助力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宜居和美乡村”建设。
本次大赛,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茶叶博物馆承办,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西湖街道办事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行政服务中心杭州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商会共同协办。截至目前,大赛已成功完成评茶、炒茶、采茶和茶艺四项评比,并开展了聚焦产业全链的系列培训讲座,接下来将陆续开展种茶评比和家庭茶空间评比。
“提采”和美乡村 茶稍上的指尖比武
9月27日早晨,秋意渐浓的龙井茶园生机盎然,一枚枚新芽新叶挺秀饱满,参赛茶农们拿出看家本领,翻飞的手指在茶树枝头轻盈起舞,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手提采”大比武。
选手们熟练地运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标准采摘手法,展现着世代相传的采摘技艺,鲜叶如雨点般落入一个个茶篓。他们当中,有和茶树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茶农,沉稳老练,一捏一提间尽显数十年功力;也有接棒传承的中生代力量,展现出速度与精度的完美平衡。
评委组从采摘手法、鲜叶品质和重量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判。最终,来自茅家埠村孙妍团队的孙秋珍夺得第一。“非常开心,每个选手都很厉害,竞争激烈。”孙秋珍有一手练就三十多年的好手艺,十多岁就跟着母亲采茶,“年轻时在生产队,采不好就会扣工分,我养成了坚持质量的习惯。”
西湖(狮峰)龙井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采茶评委金建公点赞参赛选手:“西湖龙井采制原料要求高,虽然天气酷热,但是大家都采得又快又好。每个人的提采手法都非常精准,茶叶质量也都符合采制标准,体现出景区茶农的高水平。”
龙井茶艺传香 茶汤里的传承创新
下午,比拼舞台转移至中国茶叶博物馆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参赛家庭以2-3人组合形式,围绕西湖龙井茶开展茶席设计与冲泡展示。
《溪涧凝翠·龙井寻幽》,勾勒起九溪十八涧的潺潺流水与绵延翠意,将茶席化作溪涧秘境;《父亲的茶》,分享了茶二代眼中父亲数十年始终如一的坚持与忙碌。9岁的“茶三代”孙佳淳是场上最小的选手:“我泡的西湖龙井是和妈妈一起采的,也是妈妈炒的,很开心能请大家喝我们家的茶。”
一台台或精致或巧思的茶席,如一座座细心打理的农家小院,别有一番西湖韵味;一盏盏自家茶叶冲泡的茶汤在席间款款流出,带着独家的馥郁香气,娓娓诉说着一个个温馨农家故事。
“参赛家庭展现出对西湖龙井的深厚了解,以及对非遗的热爱与传承,在比赛中传递出情真意切亲子关系。”浙江树人学院国际茶文化学院院长、评委组组长朱红缨说,“让我感受到景区新农人的责任感和愉悦的共富精神。”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杨梅岭村的张栌尹家庭带来的《一叶共富》拔得头筹,作品将农家院落的烟火气融入西湖龙井文化,精心复刻小院的自然模样。张栌尹表示:“这片小小的叶子,让我们告别了传统农耕的辛劳,真切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它承载着我们对土地的敬畏,也见证着新时代茶农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
茶人之家“六会” 茶产业的全链提升
去年以来,西湖风景名胜区创新推出龙井茶产业全生命周期“一类事”服务场景,为茶农技能提升、创业发展提供精准化服务,本届大赛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以茶艺与亲情点亮茶山茶村,以培养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视野的茶人小家,推动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宜居和美乡村”的大家建设。
大赛以“和美人家 龙井传香”为主题,首次面向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内的茶农家庭,首创“六会”考评,包括种茶、采茶、炒茶、评茶、茶艺和家庭茶空间等六项评比,旨在以赛促学,以竞技促交流,培养一批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视野的新时代茶人,为茶乡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赛事期间,中国茶叶博物馆以“茶园到茶席”为主线,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了《茶树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水质如何左右茶汤风味》《西湖龙井的十大泡法》《茶席设计与赏析》《最美家庭茶空间——个人、家庭、社区、商务》等系列培训,吸引了不少非参赛茶农参与学习交流。
茶香氤氲中,来自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茶农家庭们,正在完成从传统茶农到现代茶艺传承人的华丽蜕变,持续点亮“村村都有茶窗口、家家都有茶艺师”的美好愿景。
上一篇:湘德合作提挡加速!这场对接会力促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下一篇:返回列表
地址:中国·贵州省贵阳市电话:0851-8888888传真:0851-8888888邮箱:1193159788@qq.com
版权所有:贵阳博天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唯尔官网备案号:贵ICP备11017350号-1